近期,长清法院张夏法庭审理的一起信用卡纠纷案件引发关注。被告赵某某因透支近30万元未还,被银行起诉至法院。截至2023年3月,赵某某累计欠款超40万元,但因未到庭答辩,法院最终缺席判决其需偿还本金及利息,而滞纳金诉求因银行举证不足被驳回。这一案例揭示了信用卡逾期的多重法律后果,值得每一位持卡人警惕。【案例来源于:德润长清法院】
一、真实案件回顾:合同有效,但滞纳金不予支持
双方书面约定违约金条款; 违约金年利率不得超过24%。
二、信用卡逾期的法律后果
从这个案例可见,信用卡逾期危害极大。若被银行起诉败诉,不仅要偿还欠款,还需承担诉讼费用。 若拒不履行判决,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一条,满足 “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 等情形,连续逾期三次以上或累计逾期六次,将被列入征信“黑名单”,导致房贷、车贷等金融业务受限。若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即“老赖”),还将面临高铁、飞机出行限制,甚至影响子女教育。 此外,恶意透支信用卡,还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信用卡诈骗罪,面临刑事处罚。
三、协商分期还款:减轻还款压力,争取息费减免
根据《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十条规定,在特殊情况下,确认信用卡欠款金额超出持卡人还款能力、且持卡人仍有还款意愿的,发卡银行可以与持卡人平等协商,达成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5年(60期)。期间停催停诉等。这意味着,债务人若因失业、重大疾病等特殊原因无力偿还欠款,可依据此条规定,主动与银行沟通,表明还款意愿,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协商分期还款方案,甚至有可能减免部分或全部息费。 《民法典》第5条及第543条:赋予民事主体平等协商权,允许持卡人与银行协商变更还款方式、期限等合同条款。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关于审理银行卡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若银行主张的利息、违约金过高,法院可依据公平原则调整,减轻债务人负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