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从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激发了市场各要素的生产潜力,推动了国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关键在于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调整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需求。
回望历史,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动机曾有过两次升级换代。第一次是1978-2001持续23年,把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逐步调整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了加工制造业作为牵引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第二次是1998-2021也是持续差不多23年左右,第一次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国民财富迅速增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基础设施与服务的供给之间产生了矛盾,这种情况下房地产被确立为经济发展的新的主要动力源。
什么是经济发动机?这个概念其实很好理解,经济发动机是可以带动一个国家的经济部门顺畅运转的动力源。经济发动机既是其它行业发展的动力依托,也是货币循环的核心枢纽,货币也是通过经济发动机的动力向各个行业循环,推动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从疫情结束以来,我们观察到房地产作为经济发动机出现了动力不足的问题。如果强制继续让房地产作为经济发动机,可能出现持续给油但是动力输出不足甚至爆缸的危险。所以,给经济发动机更新换代是近五年来最重要的经济议题。
在经济发动机1.0和2.0切换时期,赶上世界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更换过程很顺畅,基本没有出现换挡失速的情况,甚至两台发动机并列运行了一段时期以后才进行切换,很是平滑自然没有一丝颠簸。而今面临的情况与之前大不相同,现在是全球经济的衰退和我们自身经济发动机更换的双期叠加,所以大家都感受到了转换期的剧烈颠簸。新经济发动机会是什么,或者具有哪些特征?试为诸君分析如下,请君为我倾耳听。
一、作为经济发动机,必须要能够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运转(关联度)。也就是说国民经济的大多数行业都要能够与新经济发动机发生动力耦合,所有与其它行业关联度不高的都不可能成为新经济发动机候选行业。
二、作为新经济发动机,必须是能够带动大多数国民就业的(覆盖面)。如果作为经济发动机带来的不是就业的扩大反而是就业岗位的削减,就一定不适合作为经济发动机。所以,电商和短视频行业从来都不是经济发动机,不管它被炒的有多么火爆。
三、作为新经济发动机,必须能够显著提升国民经济的规模(大功率)。意思是说新经济发动机是要能够激发各生产要素创造更多的国民财富,1978年、2001年和2021年我国GDP规模分别为0.4万亿、11万亿和114万亿元人民币,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仍然可以看到规模上差不多都是10倍左右的提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以为有可能作为下一个经济周期(2021-2044年)的新经济发动机的唯一行业就是——数字经济。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更新迭代和跨界融合,数字经济的基础已经越来越稳固。在未来,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行业都将通过数字被链接到一起,加上算法进化和算力基建的日益完善,以后生产、流转和消费各个经济循环过程都将实现数字化。
数字经济将是继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之后的新的经济形态,或者是私有制时代最后的经济形态,也极有可能是实现最高理想的最佳途径。道阻且长,行将必至。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可以探索的。在探寻通往光明未来的路上,坚持住、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数字经济未来前景是什么
数字经济的未来前景广阔,以下是综合多方面信息的分析:
数据要素市场化
数据将成为核心生产要素,数据确权、交易、流通等制度不断完善,数据资产价值逐步释放。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将保障数据安全与合规使用,推动数据交易市场规范化发展。算力网络化重构
“东数西算”工程持续推进,算力资源布局更趋均衡,东部聚焦实时计算,西部承接非实时算力需求。边缘计算普及,满足智慧城市、自动驾驶等低时延场景需求。数实深度融合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从局部试点转向全域渗透。制造业、农业等领域通过产业互联网形成产业集群,提升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消费场景创新(如元宇宙商业、AI个性化推荐)将重塑用户体验。平台经济2.0时代
平台经济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合规与创新并重。政策鼓励平台企业探索AI、Web3.0等新技术应用,跨境电商、智慧物流等成为出海新引擎。数据跨境流动与国际合作
中国主导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制定,推动“丝路电商”等国际合作,探索数据自贸区、跨境数据“白名单”等机制,平衡安全与开放。
技术驱动
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进一步分化,头部企业能力增强,AI助理、智能合约等应用普及。
计算技术:神经计算、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取得突破,推动算力提升和应用场景拓展。
可信数据空间:企业、行业、城市层面的可信数据空间试点运行,保障数据安全与共享。
挑战:数据有效供给不足、数字产业投资动力“由外转内”、人工智能加剧就业“供需失衡”等问题仍需解决。
机遇:数据标注、隐私计算、绿色数据中心、跨境数字服务等领域将诞生新赛道,数字技能与跨界思维成为职业竞争关键。
数字经济未来将围绕数据要素、算力网络、数实融合、国际合作等方向深化发展,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企业需提升“适数化”能力,个人需掌握数据技能,共同适应数字经济变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